文墨网
 
     
 


  


资料 >> 文化 >> 反切,切音法,直音法,读若法,譬况法    热   

反切,切音法,直音法,读若法,譬况法
作者:读书人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20625

  反切,是中国古代为汉字注音的一种方式。汉字不是表音文字,因此无法用汉字拼写音节,给汉字注音是个比较困难的事。
  最早,给汉字注音是用“直音法”、“读若法”、“譬况法”。如,汉代注疏以及《说文》大都用“某字读若某字”来注音,这就是读若法。读若的两个字,往往并不完全同音,因此有时会加一些描述,“某读若某,急气言之乃得”“读若某,长言之”之类,这就是另一种注音方法“譬况法”。
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,相对于读若和譬况,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,但是,有时同音字较少,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身就是个生僻字,也会影响注音效果。
  在东汉,产生了反切法注音,这种方法明显比直音、读若、譬况精确而方便。反切产生的年代,一般认为是东汉中晚期,颜之推说:“孙叔言创《尔雅音义》,是汉末人读知反语。”意即汉末学者孙炎用反切为《尔雅》注音。在孙炎之前,经学家服虔的注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反切,可见东汉中晚期反切才开始出现、使用。
 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注音,最初写作“某某反”或者写作“某某翻”,称为“反语”。後来因为官家避讳这个造反之“反”字,大约在唐末时候,改称“某某切”,反语亦改名“反切”、“切语”。第一个字叫做反切上字,第二个字叫做反切下字。拼读反切,取上字的声母,取下字的韵母合声调,拼合即能读出被切字的读音。如,东,德红切,取上字“德”的声母“d”,取下字“红”的韵母“ong”,即拼出dong,声调,亦取下字,红字平声,所以切出的东字也读平声。由于反切是古人所制,汉字读音辗转流变,很多反切我们用今天的普通话难以拼读,需要了解古今音变的规律,才能准确拼读。例如,长,丁丈反,用今音,丁字声母是d,丈字韵母是ang,去声,读出来就是荡~~这就涉及两个音变,一是古无舌上音,zh、ch一类的音,读如d、t一类,二是浊上变去,古代的全浊声母上声字,在今普通话和很多方言里读作去声。如此可知,丁丈反,切出来的字读“掌”。
  反切的出现,说明古人能够对汉字音节进行两分的分析,把音节离析为“声”和“韵”,为归纳汉字的声母韵母奠定基础。类聚反切上字,就可以归纳出汉语的声母,古人称之为“字母”;类聚反切下字,则可以得出汉语的韵母和声调系统,古人称同韵母、同声调的字为一个“韵类”。


  • 看了这篇,我也想发表一篇

  • 翻阅本站全部篇目 >> 翻阅本栏其它篇目:
  • >> 资料 >> 文化 >> 反切,切音法,直音法,读若法,譬况法

    评论(已关闭)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    最新5篇热力推荐文章
  • 刘宝军《自白》[3253]

  • 刘宝军《六月的质感----2012年学...[5328]

  • 《词综》(卷三)五代十国词七十...[18140]

  • 秋水霞衣《点绛唇·初临文墨网》...[4400]

  • 刘宝军《倴城,太阳落山了,灯光...[4579]

  •  相关文章
  • 文墨网用于百度搜索的LOGO[1422]

  • 读经群的“扩展阅读”及刘禹锡《陋室铭》原文译文回味[2635]

  • 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[2390]

  • 关于“冠豸山”的“豸”的读音和拼写问题[3507]

  •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[5262]

  •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【回复网友(已关闭)
        没有任何评论
    文墨网底部
     
     


     
    版权所有:文墨网 冀ICP备17009013号-2 ©2002-2026  

    电话:13603371339 地址:河北唐山滦南倴城

    联系站长| 上传空间
    文墨网 | 网站制作文墨网(QQ7722629)| 程序友谊网络科技